看16对农村夫妻的农业创新:成功源自坚持与不同

发布时间:2018-09-21 08:39:04    来源:

[ 导读 ] 16对农业创业夫妻档的故事。

作者:老猫

先想一个问题:

做农业的天使投资人是谁?

答案,或许想不到!

不是投资人、朋友、亲戚,而是你的老爸或者你的老婆。

同意的点个赞。

夫妻返乡创业或者夫妻一起创业是农村创业或者农业创业的主流。毕竟:夫妻合心,其力断金。

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农业君主妇中国农业创业的“夫妻档”们节日快乐。同时,农业君还梳理了16对农业创业的夫妻档,并剖析他们的创新。

“芦笋夫妻”创业创新点:打时差、做延伸产品

2010年,韩志强和妻子宋青红返乡创业种植芦笋,面积达20多亩,不仅仅卖莴笋还是产业化,生产莴笋苗,年入60多万元.

别人一般都上市需要70、80天因土地肥力,他的莴笋产品则是60天深受市场青睐,价钱还高于同行。

为什么韩志强芦笋的产品深受市场和采购商的喜爱呢?

因为,韩志强夫妇采用绿色种植,种地用的都是土杂肥,这样的肥料最养地。为了多用土杂肥,宋青红免费帮养鸭户清理养殖棚。这样,别人眼中的垃圾,在她这儿就变成了“宝贝”。

近年来,因为芦笋长得好,能卖上好价钱,前来慕名请教的人不少。于是,韩志强干脆卖起了芦笋苗生意,有时候亲自到田间指导,20多年的种植经验,使他成为小有名气的芦笋种植专家。

80后把爱好做成事业,玩转“多肉植物园” 创新点:微信营销、产业化经营

2014年,80后徐华明迷上了憨态可掬的多肉植物,把家里和娘家的阳台都养满了多肉植物,张力见老婆兴趣浓厚,便想不如把爱好当事业来做。

2015年5月,夫妻俩便在城区开了一个小小的门店,经营多肉植物,目前他们拥有200平米的多肉植物大棚,生意特别火爆。

他们的销售渠道就是个人微信。在销售中,夫妻俩通过微信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到多肉植物,结识了许多有同样爱好的朋友,除了本地的爱好者,还有不少外地打工的把多肉植物寄存在这里。就这样熟人带新人,店里只要一进货,当天就可以卖完。

未来,他们继续创新未来还要拓展多肉植物业务,帮人布置多肉植物花园、多肉植物阳台,最好开一家多肉植物主题店。

银行副行长投入亿元做生物动力庄园的创新点: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柳淑芬曾在银行系统任职13年,并担任了支行副行长,成为人人羡慕的金领。但优越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埋没她自主创业的梦想。2001年,她辞去公职,转行开始与丈夫一起经营钢材、焦炭、煤炭等大宗货物的贸易,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柳淑芬看准了上班族对安全食品的关注。让她萌发了自己做“有机种植”的念头。后来她多次劝说丈夫放弃做大宗物资流通及投资洗煤厂等项目,一起转行当“农民”。

2012年上半年,夫妻俩在岚山区碑廓镇开始了国内进行生物动力农业。期间几经失败,投入亿元资金,但没有放弃自己的有机种植事业。

同时,柳淑芬夫妇还耗资千万引进台湾和行业内几十亩专家,并通过土壤改良,提高种植物产量,全部实现药物零残留,并率先在国内开展生物动力农业的实践,金星农业还在微生物有机肥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目前,柳淑芬夫妇的1000多亩生物动力农业庄园,该庄园里按照自然规律种植的的瓜果蔬菜日常百吨,深受市场和用户喜爱及认可。

“硕士夫妻”回乡养猪的创新点:把自己变成专家

黄智,1988年生人;贺慧,1990年生人。两人均为湖南农大201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带着20万元养了140头宁乡花猪,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田园生活。

养猪对于黄智夫妇来说都是从零开始、满满学习和实践。与猪们生活在一起,每天的观察、摸索、总结,加上自己原本的专业知识,现在,黄智已经会给猪看病、配药、打针,自称“半个兽医”。他还试着在猪食中添加中药材,给花猪防治疾病,增强抵抗力,减少药物残留。

80后夫妻回乡种植蜜柚的创新点:建品牌、玩众筹

80后刘国武2006年从深圳大学土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曾在深圳路桥集团工作了3年,随后回乡接手了父亲的建筑工程队,创办和兴建设工程公司,事业顺利。然而,他在2011年却选择了二次创业,涉足农业种植业。

刘国武的选择得到妻子邓露明的支持,她是深圳大学2006届中文系的毕业生。

两人经过考察,将种植基地选在老家新乐村,这里四周森林环绕,没有任何污染企业,经过土壤检测,发现这里还是富硒山地,土壤硒含量均值为1.2毫克/公斤。

刘国武夫妇一方面坚持工程公司的经营,一方面收购附近200亩柚园,作为前期管理开发,转型创业由此展开。

接受过新思维的刘国武对互联网特别痴迷。刘国武夫妇还把已经注册"兴瑞红柚"商标的柚果销售瞄准电商平台等新的销售渠道、并与京东、易果网等生鲜电商平台合作,还开设微店。

未将将借助互联网开辟众筹模式,柚果成熟时,客户可以前来采摘、包装,体验农家乐趣,进一步推动基地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由于柚园发展已经进入综合发展阶段,今年,刘国武将结束建筑工程业务,将建筑公司整体转让,专心经营他的现代农业企业。

台湾夫妇大陆做生态农业的创新点:延伸出系列产品

台湾夫妇,美国塔夫茨大学毕业的台湾东吴大学物理系教授郭中一和台北科技大学在台湾从事幼儿英语教研达20年的庄蕙瑛在夫妻出生地——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出资4000万,承包小团山上的200亩荒山,打造香草农庄。

郭中一夫妇做农庄的理念是:所有植物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做自然生态农庄,另外,坚持“用设计取代人力” 充分利用生态农庄自身的生物链,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他和家人自学朴门农法,效仿大自然运作模式,农庄并没有大面积种植单一的作物,而是根据地质和各种作物间的关联去创建一个自然的生态链。

同时,郭中一夫妇还做出香草衍生品。

由于该农庄中种植了20多种经济作物,绝大部分是香草类,教授夫妇将香草加工成各种产品,并将香草的作用应用到极致,比如:香草枕头、香草鱼丸等香草系列产品受用户疯抢。

其妻子庄蕙瑛教授,以香草鱼丸为突破口,独创香草香肠,这种新颖绿色食品颇受游客的喜爱。而园区的百里香烤全鸡更是供不应求,清蒸香草鲈鱼、香草茶、香草甜点、香草饮料等也是让人念念不忘,还有香草盆景、香草包或精油、香草面霜、手工皂,每件售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里绝对是观香草、吃香草、买香草最好的地方。

一个以香草为主题,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科普农业教育基地和有机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生态农庄从此屹立于世。

IT夫妻返乡创业的创新点:用互联网思维

张瑞亚,199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经贸专业,丈夫龚神频是她的大学同学,湖南岳阳人。2011年两人在中洲乡组织周边农户成立了岳阳县福盛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其实,早在2005年龚神频与人合伙创办一家互联网公司,有员工38名,从事网络广告、互联网营销和电子商务等,年收入近百万,真正成了IT界的弄潮儿。

看重食品安全,龚神频夫妇毅然决定卖掉公司资产返乡创业。

毕竟,龚神频夫妇受过互联网思维的熏陶,也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精神。比如采用多功能薄膜从而提高蔬菜产量,同时还独具创新在冬天种出辣椒,采取差异化市场策略,辣椒卖出高价还被市场哄抢。

未来,龚神频夫妇将于农村淘宝合作,主抓网上销售干菜、腌菜等特色农产品,并做好新鲜蔬菜同城配送工作,通过多渠道方式将岳阳县的绿色农产品推出去。

水果夫妻10年时间,搞水果种植赚5000多万的创新点:标准化种植

江长德是零陵区富家桥镇灵仙观村人,退伍回来后一度来到广东打工,并认识了现做外贸的妻子梁艳梅,在广东十年间,夫妻俩通过辛勤劳动,积攒了人生第一桶金并俩学习了很多商业方面的知识。

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少企业陷入了困境。江长德觉得迎来了一个回乡创业的良机。

江长德夫妇的一期投入了全部家当200多万元,在富家桥镇原四山头村租赁了一片土地,搞水果种植,开始了艰辛的创业。

由于不懂技术,江长德夫妇第一次规模种植中遭遇失败,亏本70-80万元。

2015年,随着第一期300亩的葡萄园、无花果、蜜桃等种植获得丰收。江长德获得了近400多万元的收入,他的事业开始逐渐起步。

2017年,2018年,江长德夫妇继续扩大投入,用于“南方蜜桃”的技术研发,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并为零陵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在短短的几年间,江长德夫妇。从白手起家,目前公司的资产达到5000多万元。

90后小夫妻种无公害蔬菜的创新点:体验营销

90后大学生吕世超和孙健结婚后决定不做白领做农民。并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后,小两口租地、盖大棚、买种子。

因不懂技术,他们播种了第一批种子。没想到,几个月后损失惨重:一整棚黄瓜全部烂掉,小白菜被蚜虫吃光,西红柿只开花不坐果。

于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他们组建了技术和管理团队,通过传统农家肥与现代科学管理模式相结合找到了破解方法。

因为卖相不好,蔬菜上市后小两口又面临卖难问题。2014年,吕世超夫妇在丹东客来多市场租了一个摊床,专门推销自家的蔬菜。同时,她把农场的种植情况拍成照片打印出来,张贴给大家看,并组织感兴趣的人去农场现场观摩,提高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的认知与信心。

目前,吕世超夫妇有4000多个客户群,其农场还获得有机农业认证和有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企业高管卖掉你房子做农业,一年赚80多万的创新点:时间差

梅万付是芜湖县花桥镇花桥村人。1999年从淮南联大毕业后,他从业务员做起,很快升为区域经理、销售总监、公司副总。2005年结婚后,虽然夫妻俩的薪水颇高,在温州还买了房,但考虑到在外面只是替别人打工,况且老人只有他一个儿子,在妻子的建议下,2007年两人决定回乡创业。夫妻俩先在本村周围流转了154亩土地种植无籽西瓜,加上购买农资、投资基础设施,第一年就投入了70万元。

除了提高产量外,梅万付夫妇还善于打“时间差”,种出市场上没有的农产品,从而获得市场青睐。2013年,梅万付成立了芜湖县能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31家农户开展蔬菜种植业,给他们提供种子选育、生长管理及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目前,梅万付夫妻俩已经流转了538亩土地,其中大棚地有220亩,2014年共产蔬菜478万斤,年产值630多万元,扣除各项费用后,去年纯收入79万元。

“80后”夫妻搞飞防的创新点:差异化

“80后”姚文凯夫妇种了300多亩水稻,还养了100亩的小龙虾,家里有收割机、拖拉机,还成立了合作社。

有自己本身就是种田大户,姚文凯发现现在农村打药很不方便,而且很难找到打药的劳动力,觉得未来飞防需求会比较大。

于是,姚文凯夫妇学习学习飞防技,并拿到了飞防类证书还购买了一家植保无人机,帮助用户做统防统治作业。

除了本村的飞防业务外,姚文凯还接受外区的飞防订单,虽然风餐露宿、起早贪黑,整天在田间风吹日晒,辛苦归辛苦,但收获也颇丰。1200多亩小麦每亩作业费7元钱,两天时间夫妇俩收入近3000元。

蕉农夫妻变身:年入40万的创新点:跨界休闲农业

玉姨和恩叔是一对从蕉农转型为火龙果种植达人的夫妇,也是麻涌镇火龙果种植“吃螃蟹”的人,现在年收入40万元。

对麻涌人而言,香蕉不仅是当地的特产香蕉,是当地人重要的收入来源,种植香蕉的人数也非常多,因此就会遇到香蕉难卖的情况,玉姨和恩叔一直想转型。

于是2005年,玉姨和恩叔开始试种火龙果,玉姨和恩叔亲手嫁接的火龙果苗,一年后虽然成功结果了,但是果子实在太小,效益自然也不好。

历时7年摸爬滚打,夫妻俩在前期种植的基础上,多次改良土质、加强肥水管理,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管理,他们种植的火龙果硕果累累。种植面积也从当初的“一小片”扩大至80多亩,从而开办了麻涌首个火龙果园。

种植业还是比较单一,玉姨和恩叔想跨界休闲农业。在火龙果园内种植四季都能采摘的芒果,并饲养了一些龟、鱼,种植一些蔬菜,搭建小木屋,发展农家菜餐饮等,由单一的火龙果园向吃喝玩乐休闲农庄转型,从而玩转多元化农业生态园。

农艺师夫妇的有机生态农业梦的创新点:套种

彭南飞、简安慧都是学农的,彭南飞是高级农艺师,简安慧是助理农艺师。他们立志要在永川打造一片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园。

2015年3月,彭南飞、简安慧将“梦你蔬乡”生态农业园区落户卫星湖街道石脚迹村,流转土地近600亩。此前,他们已在临江流转土地300亩培育优质稻种。

彭南飞主攻的是种业和栽培,在栽培学上尤其擅长。彭南飞主要负责科研,简安慧主要负责管理。要说这两个公司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产学研结合、尤其是新品研发。

面对休闲农业的大势,简安慧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方兴未艾,观光休闲农业肯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如果只有单一的观光功能,纯粹靠门票收入来支撑,那样的农业恐怕不好持续发展。

彭南飞、简安慧夫妇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与经济作物相结合,如何与有机农业联系起来,增加土地产出效益。

于是,园区种植了三种果树:李树、桃树、柑橘树,既可观花,又可摘果。果树行间还套种黑大豆和黑绿豆,豆科植物是可以固氮的植物。如此,破解休闲农业带来的效益问题。

开着宝马做农业的夫妻的创新点:设施农业

年过六旬的林琨壬是新加坡一家上市公司负责人。2014年4月,他们实地考察后决定在明祖陵镇投资2000万美元做一个农业科技项目,由此过上了“开着宝马种地”的生活。

据了解,林琨壬夫妇的项目用地2000亩,主要建设高标准智能温室约200亩,高效设施农业约1500亩,种有中草药、新加坡有机蔬菜、果品、花卉等,配套农业观光和休闲采摘设施,产品30%出口新加坡,70%内销,还拟在南京等大中城市建立有机农产品直营店。

80后蔬菜种植夫妻年入50万的创新点:互联网思维

魏正辉是一个农民,高中毕业后选择南下创业起初选择了电子行业,一步步从基层做起慢慢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渐渐的成为了一名SMT工程师,因为技术和阅历的提高,魏正辉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自己的努力下小有成就。

2012年,魏正辉夫妇打算利用其自己家乡的土地,做互联网菜农,两年时间不管种什么最后都失败了,魏正辉在经历了这些挫折后,认为只有安全绿色的蔡就有市场,因此魏正辉通过个人掌握的技术加上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最终建立起了自己的菜园。并不满足的魏正辉,发动了当地的村民和自己一起创业,并成立了新的农业种植公司,采用大棚技术和可溯源体系确保产量和质量。

魏正辉的做法就是借助蔬菜大棚技术“巧打时间差,错峰上市”,主攻武汉10月份到次年4月份的市场空当期。他的大棚里早春主要以黄瓜、豇豆、薯尖、红菜薹为主,面积达200亩以上,钢架大棚300个。晚秋主要以秋豇豆、茄子为主,面积达150亩以上。目前,主栽品种不仅面积成规模,且产量也可观。当下,凭借技术,魏正辉种植事业年入50多元。

80后夫妇玩转生态农业的创新点:不吃全鱼

2011年,80后大学生王敏放弃城市高薪,带着妻子阿甘从广州回到家乡。

回到农村,妻子轻松的在一家幼儿园找到工作,王敏看到家里的山地适合养羊,于是他尝试养羊。他养羊与别人不同,别人都是自由放牧,他却开荒种起了牧草。四年的时间,王敏把羊从两只养到了200多只,且肉质格外肥美,往往还没出栏,就预售一空。

“养羊不能扩大发展,一是人力有限、二是环境承受能力有限,我想做的是一个立体化的生态农业链。”基于这个想法,王敏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转型。

于是,正当他的羊供不应求的时候,他却不再养羊了,将羊圈改成了鸡舍。

2016年,2000多只土鸡苗来到了他的家,妻子阿甘也从幼儿园辞了职、帮助王敏做电商销售。

林下放养、纯粮喂食等土鸡标签,迅速吸引了城里人的关注。妻子阿甘通过微信等网络渠道慢慢的建立起了自己的客户群体。

由于销售土鸡蛋和土鸡有一定周期,为了黏住稳定客户,阿甘将农村的茶油、剁辣椒、豆腐乳、腊制品、艾叶斋等食材,通过最原始的方法纯手工制作成商品,在土鸡销售的空档期售卖。

他承包了村里的60亩水田种植水稻,用稻子喂鸡。今年采用稻田养鱼的模式,种植真正的生态大米。

稻田养鱼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这种模式不但可使水稻增产还为种植生态大米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山上养土鸡,田里种植生态大米,再开发其他的绿色食品,王敏觉得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有很多的事情可做,只看你是否愿意沉下心来。

当下,王敏和阿甘成立了湘下郎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湘里阿甘”。

农业君的观点:

夫妻档创业也属于合伙创业,风险依然存在。除非2个人意志坚持,否则很难长期坚持。因此,夫妻档创业或者单人创业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1、返乡创业要从自身出发,擅于借助当地资源。

返乡创业者对自己家乡最熟悉,因此结合当地特色,在做创新,才不会入坑。

2、做农业有钱没用,必须要有学习的决心。

太多的案例,绝大部分农业跨界创业者或者返乡创业者都倒在技术上因此,农业缺钱是其次,关键要学习技术的决心。

3、不要放弃自己资源和经历。

农业跨界创业或者返乡创业有什么优势?以前的经历。因此,我们要借助自己经历或者思维来做农业。

4、耐心,否则不跨界干农业

跨界做农业2个结果:1)失败;2)等待失败。因此,想要返乡创业者农业跨界创业者必须要有耐心,沉得住气,否则就别跨界了。

5、“夫妻档”做好分工才是关键。

夫妻返乡创业,分工是关键。两个人的优势或劣势都不一样,各自做自己的擅长的事情,或许成功概率会更高。

留一个问题:你认为返乡创业会成功吗?欢迎留言交流!

面试技巧 +更多
×

扫描关注兰茂网公众号